“气”所赋予或影响的人的本性(与“天命之性”或“天地之性”相对)。“气质之性”包含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气”赋予人的禀性。或指人的刚柔缓急的性格,或指贤愚等具有道德含义的品格。这个意义上的“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共同构成了人天生所具的本性。其二,指“天理”与“气”共同影响的人性。“天理”落入有形的身体之中就会受到“气”的影响。“天理”所赋予的道德本性与身体的欲求交错在一起,即是“气质之性”。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事物凝聚成形以后就禀受了气质之性,善于复归本原则天地之性得以实现。)
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 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
(论说天地之性,则是专门就天理而言的; 论说气质之性,则是就天理与气混合一体而言的。)
古人所讨论的“性”,主要指“人性”。“性”的概念包含两个要点:其一,是事物天生所具有的属性,非后天人为;其二,是某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属性,非某些个体所特有。据此而言,“人性”观念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
天所赋予人的道德本性,又称“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相对)。先秦时期即有儒者提出人的道德本性源自于天。宋儒继承这一观念,提出了“天命之性”的概念,用以指称每个人都具有的禀受于天的道德本性。“天命之性”…
独立于主观意识之外的物质实体,是构成一切有形之物的原始物质材料,同时也是生命和精神得以发生和存在的基础。此外,某些思想家还为“气”赋予了道德属性。“气”没有具体的形状,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气”的凝聚…
本义指玉石的纹理,引申而有三重含义:其一,指具体事物的样式或性质,如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等物理属性;其二,指万事万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则;其三,指事物的本原或本体。后两种含义与“道”相近。宋明…
“天”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具有神圣性和终极意义的一个概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自然意义上的天空或人世之外的整个自然界,其运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其二,指主宰万物的具有人格意志的神灵;其三,指万…
天地万物与人类社会所遵循的普遍法则。宋明儒者认为,“天”的本质意义就是“天理”,并将“天理”作为具有终极意义的最高范畴。“天理”是事物的本体或本原,决定着人与事物的本性,是自然法则与人伦道德的依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