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表现手法之一。以简练恣纵的笔墨勾勒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重在抒发创作主体的意兴情趣。用笔灵活,不拘工细,不求形似(与“工笔”相对)。写意看似草率随意,实则谨严而内蕴法度,不仅要求画家在创作前对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验,营构好画面中诸多物象的位置关系,而且还须具备精深娴熟的技法功底,才能意居笔先而神出形外。写意有小写意、大写意之分,后者多采用泼墨技法。写意对后来的戏曲创作及表演手法有较大影响,戏曲中的写意,主要通过虚拟性、程式化的动作,并融合一定的歌舞表演来呈现舞台艺术的审美意象。
僧仲仁......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
(僧人仲仁......通过渲染墨晕来画梅花,仿佛花影一般,这种画法自成一家,称得上是写意高手。)
世以画蔬果、花草随手点簇者,谓之写意;细笔钩染者,谓之写生。
(世人将随手点染而画出蔬菜、瓜果、花草的称作“写意”,将用细致工整的笔法钩描实物的称作“写生”。)
指文艺作品所描绘的景象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高度融合而形成的审美境界。“境”本指疆界、边界,汉末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认为现实世界皆为空幻,唯有心灵感知才是真实的存在,“境”被认为是人的心灵感知所能达到的界…
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主观情感和独特意境的典型物象。“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象”是外在的具体物象,是寄寓了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在文学创作中,“意象”多指取自大自然中能够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强调文学…
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不用色彩的一种绘画形式。也称国画、中国画。以水、墨、毛笔和宣纸作为主要材料,通过调配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浓淡层次不同的作品。一般的水墨画,只有水与墨,…
文艺创作描绘对象时要善于超越外形而捕捉其精神特征,达到高度真实。庄子(前369?-前286)认为生命的根本在于精神而非形体,应该忘记形体存在而让精神自由驰骋。晚唐诗人司空图(837-908)借鉴这一观点,认为诗歌描绘…
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绘或刻画的人物生动逼真、形神兼备。“传神”是将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完全表现出来,使人物栩栩如生;“写照”就是画像,所绘人物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初为画论术语,后引入文学领域,是画家、文学…
画家通过刻画外形来表现其内在精神。东晋画家顾恺(345?-409)强调形与神的对应关系,他既重视外形的刻画,同时倡导由外形进而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认为表现精神气质是绘画创作的最高要求。同时要求画者捕捉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