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有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个人的良好品格或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良好品行。“德”原初的意义与行为有关,主要指外在的道德行为,后兼指与道德行为相应的内在的情感、意识,“德”被认为是外在的道德行为与内在…
人们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大学”的概念。其一,从学校制度而言,“大学”指由国家设立的最高等级的学校,即“太学”,有别于地方设立的“塾”、“庠(xiánɡ)”、“序”等。其二,从教学内容而言,“大学”即所谓成人…
使心归之于正以践行日用伦常之道。出自《礼记·大学》,与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称“八条目”,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心”以“诚意”为前提。在真诚践行日用伦常之道的过…
使追求日用伦常之道的意愿真实无妄。“诚意”出自《大学》,与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称“八条目”,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诚意”以“致知”为前提。在知晓日用伦常之道的基…
在与事物的接触中体认人伦日用之道。“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称“八条目”。“致知”在于“格物”,二者密切相关,故有时并称“格致”。历代学者对“格物致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缩写。以个人自身修养为基础逐步向外扩展,先治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好邦国,更进而安抚和治理天下百姓。这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哲学和政治抱负的一个重要命题,体现了儒家由个人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