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本义指刑罚,引申而指法律、法令和法律制度。在古代中国,“法”和“礼”都是对人行为的规范;“礼” (礼教)旨在扬善;“法”(刑罚)旨在惩恶。古人认为,“法”虽由君王制定和颁布,但是君王和天下的人须…
仁爱民众;爱护百姓。它不仅是治国者应该具有的对百姓的一种情怀, 而且是治国理政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古人认为,治国者应该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使民众获利,安居乐业,免受痛苦和无端侵害。这也是治国者获得民众…
以法治国。是站在君主的角度,主张君主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法令、规章来治理民众和国家(与“人治”相对),是先秦时期法家的重要政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有赏罚分明的一面,也有过于严苛、刚硬的弊端。自汉朝以迄…
民众的共同心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体民众对触及他们共同利益、具有广泛社会性的问题、现象或事情所做出的一种评价性判断和看法。中国古人常以“天命”作为政权合法性及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最高理念,但实际上则常以“…
爱护百姓的国家才真正强大。治国者制定、推行政策措施只有顺应民心、代表百姓的根本利益,才会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也才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它是由“爱民”理念衍生的新命题——爱民是国力强盛的根本动因…
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就能统一天下了。“王”(wànɡ)即称王,统治一国或一地。在中国古典语境中,“王”( wánɡ)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而是指通达天、地、人基本原理,为天下人拥戴的人。“保民…
指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或基础。只有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国家才能安定。最早见于古文《尚书》所载大禹的训示。这与战国时代孟子(前372 ?— 前289)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前313 ?— 前238)提…
民众的意愿、意志是政治的根本。出自战国竹简(五)《厚父》中所记载的商王(一说即太甲)与厚父(一说即伊尹)的一则对话,厚父对商王说: “民心惟本,厥作惟叶。”字面意思是民心像树的根,而树根决定枝叶的生长繁…
水既能载船航行,也能使船倾覆。“水”比喻百姓,“舟”比喻统治者。“载舟覆舟”所昭示的是民心向背的重要性:人民才是决定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本力量。这与“民惟邦本”“顺天应人”的政治思想是相通的。自古以来…
法律是天子和全国人民都要共同遵守的。亦即说,法律一经确定,任何人,无论其身份高低贵贱,都必须遵照施行;即便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也和天下所有人一样,不能对既定的法律随意改变。这一思想可以被认为是对于古代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