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五辑

郑声(

指与“”相对的民间通俗。原指春秋战国期郑、卫地区的,又称“郑卫之”。较之的庄重、大气、规范,郑声曲调自由、富于形式变化,歌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孔子(前551—前479)认为这些作品放纵个情感,思想不够纯正,有损礼教化,应该加以排斥。后世学者多以“郑声”指代低俗文艺,亦有学者认为它们应该属于民歌等通俗文艺范畴,是艺术创新的源头及对高雅艺术的一种补充。

引例
1

郑声,远佞郑声淫,佞殆。 (抛弃郑国的,远巧语的。郑国的淫糜,花巧语的危险。)

引例
2

《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岂惟?于焉礼。 (虞舜的《韶》难以企及,而淫靡俗却很容易流行。难道季札当只是为了想听鲁国的?他是想通过了解礼的衰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