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的基本含义是合理、恰当,引申而有两重含义:其一,指人行事的合理依据与标准;其二,指在道德意识的判断与引导下,调节言行使之符合一定的标准,以获得合理的安处。宋代学者用“理”或“天理”的概念来解释“义…
社会秩序的总称,用以规范个人与他人、与天地万物乃至鬼神之间的关系。“礼”通过各种有关器物、仪式、制度的规定,明确了个人特定的身份及相应的责任、权力,从而区别了个人在社会群体中长幼、亲疏、尊卑的差等。“礼…
中国哲学史上用来称说“道”的通常不变与权宜之变的一对哲学范筹。“经”是“道”在人伦日用中的通常表现,是通常应遵行的普遍之道,具有规范性的作用和意义。“权”的意思是从权、权变。在某些特殊处境中,按照“经”…
“道”效法、顺应万物的自然状态。这一命题出自《老子》。“自然”指事物自主、自在的状态。“道”创造、生养万物,但“道”不会对万物发号施令,而是效法、顺应万物之“自然”。“道”与万物的关系,在政治哲学中表现…
既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又懂得灵活应对具体情况或问题;既坚持原则,又能随机应变。“常”与“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事物的本质规定性、基本规律、一般原则等具有相对稳定性,故称“常”;具体事物及具体应对…
行事之法与“时”一起变化。出自《周易·彖下》。“时”即时间,也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机或时运。在“时”所规定的境遇中,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处事之法。“时”的出现与消失及其对人事的影响,体现着天道、人事的运…
国家的制度和法令随时代而改变,社会的礼义随风俗而变化。法:既指制度和律法,还包括由统治者颁布的各种政令。时:指时代、时势。礼:主要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俗:除了习俗、风气,还包括国情民意。它认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