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秩序的总称,用以规范个人与他人、与天地万物乃至鬼神之间的关系。“礼”通过各种有关器物、仪式、制度的规定,明确了个人特定的身份及相应的责任、权力,从而区别了个人在社会群体中长幼、亲疏、尊卑的差等。“礼”以这样的区别来实现对个体的安顿,并由此达成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礼是天地运行的法则,民众行为的规范。)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是确定亲疏关系、决断疑惑之事、区别同异、辨明是非的依据。)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不论大事小事都依照“和”的原则去做。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仍一味为了和谐而和谐,而不用礼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加冠之礼,即成人礼,是古代人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按照古礼的规定,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冠礼”。在行礼过程中,男子要依次被授予、佩戴不同的冠帽,因此有“冠礼”之名。“冠礼”是成人的标志。成人不只是身体的成…
男女结成夫妇之礼,是人伦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古作“昏礼”。在古人看来,“婚礼”是对男女之情的一种合理安顿。“婚礼”昭示着男女二人结合为相互亲敬的夫妇关系,并共同构成了人伦秩序中的一个整体。夫妇各自所归…
克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礼的要求。出自《论语》,是孔子(前551—前479)提出的实现仁德的基本方法。孔子认为,仁德的养成应以礼为标准。个人的言行应受到外在的礼的规范,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约束自身的私欲,使自己的所见…
礼注重相互往来和互惠。“礼”即礼制;“尚”即崇尚、注重。指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互动,其中隐含着对等互惠的人际、国际关系思想。有时也表示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类…
国家的制度和法令随时代而改变,社会的礼义随风俗而变化。法:既指制度和律法,还包括由统治者颁布的各种政令。时:指时代、时势。礼:主要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俗:除了习俗、风气,还包括国情民意。它认为一…
以和谐为贵。“和”,和谐、恰当,是在尊重事物差异性、多样性基础上的和谐共存。本指“礼”的作用就是使不同等级的人既保持一定差别又彼此和谐共存,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而 不同”,…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进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天地万物之间一体的状态。“仁”既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依据,又是一种内在的与道德行为相应的心理意识。大体来说,“仁”有如下三重含义:其一,指恻隐之心或良心;其二,…
“义”的基本含义是合理、恰当,引申而有两重含义:其一,指人行事的合理依据与标准;其二,指在道德意识的判断与引导下,调节言行使之符合一定的标准,以获得合理的安处。宋代学者用“理”或“天理”的概念来解释“义…
“智”的基本含义是聪明、智慧,本作“知”。“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是非、利害做出明晰的认知与判断。“智”既是对外在的人与事的认知,也包括对自身的反省。儒家主张,应恰当地发挥“智”的作用,使人们不为复杂的…
“信”的基本含义是恪守信诺、诚实不欺。“信”是为人立身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守信必须符合道义的原则,如果信约有悖于道义,则不能盲目追求信诺的履行。儒家特别强调两个领域内的“信”:其一,是执政者应信守对百姓…
古代六艺之一,常与“礼”并称。相较于各种外在的礼法规范,音乐最能感动人的内心并对人的言行产生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属于儒家所 说的“乐”的范畴。“乐”应能有助于人的性情处于平和中正的状态,使人的言行…
“法”的本义指刑罚,引申而指法律、法令和法律制度。在古代中国,“法”和“礼”都是对人行为的规范;“礼” (礼教)旨在扬善;“法”(刑罚)旨在惩恶。古人认为,“法”虽由君王制定和颁布,但是君王和天下的人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