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变化。出自《周易•系辞上》。《周易》所言“生生”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就万物的存在而言,“生生”指天地万物处于永恒的生成、变化之中,阴阳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生生”的内在动力。“生生” 是天地万物的…
中国哲学史上用来称说“道”的通常不变与权宜之变的一对哲学范筹。“经”是“道”在人伦日用中的通常表现,是通常应遵行的普遍之道,具有规范性的作用和意义。“权”的意思是从权、权变。在某些特殊处境中,按照“经”…
事物的消减、衰亡与增长、生成,是事物的两种变化方式。这两种变化方式相互对立,但也会相互交替转化。事物增长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开始消减,消减到一定程度也会转而增长。天地万物始终处在“消息”的变化之中,并遵循着…
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兴衰消长,亦指随着时势而进退。出自《周易·彖下》。“时”即时间,也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机或时运;“消”即消减、衰亡;“息”即滋长、兴盛。中国古人认识到,世界是时间性的,是过程,一…
既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又懂得灵活应对具体情况或问题;既坚持原则,又能随机应变。“常”与“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事物的本质规定性、基本规律、一般原则等具有相对稳定性,故称“常”;具体事物及具体应对…
国家的制度和法令随时代而改变,社会的礼义随风俗而变化。法:既指制度和律法,还包括由统治者颁布的各种政令。时:指时代、时势。礼:主要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俗:除了习俗、风气,还包括国情民意。它认为一…
事物达到极限则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则能通顺,通顺则能长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是对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认识。《系辞》认为,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并且会在至极之时朝向对立面转化。人应把握这一事物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