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存在的基本状态。“变”与“化”既可合而言之,也可以分别而论。在区别的意义上,“变”指显著的变化,“化”指隐微、逐渐的变化。一般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与社会,都处于“变化”之中。只有不断“变化”,才能长…
事物的消减、衰亡与增长、生成,是事物的两种变化方式。这两种变化方式相互对立,但也会相互交替转化。事物增长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开始消减,消减到一定程度也会转而增长。天地万物始终处在“消息”的变化之中,并遵循着…
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兴衰消长,亦指随着时势而进退。出自《周易·彖下》。“时”即时间,也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机或时运;“消”即消减、衰亡;“息”即滋长、兴盛。中国古人认识到,世界是时间性的,是过程,一…
既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又懂得灵活应对具体情况或问题;既坚持原则,又能随机应变。“常”与“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事物的本质规定性、基本规律、一般原则等具有相对稳定性,故称“常”;具体事物及具体应对…
事物达到极限则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则能通顺,通顺则能长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是对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认识。《系辞》认为,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并且会在至极之时朝向对立面转化。人应把握这一事物变化规律…
“太极”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世界的本原。但古人对“太极”的世界本原之义又有不同理解:或以“太极”为混沌未分的“气”或“元气”;或以之为世界的普遍法则,即“道”或“理”;或以之为“无”。其二,占筮术…
事物生成与存在的两种仪则,是用以表现“八卦”生成过程的一个易学概念。《周易·系辞上》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分化而形成相互匹配、对立的两面,即是“两仪”。就“两仪…
八卦”生成过程中由“两仪”分化出的四种物象或特性。《周易·系辞上》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继续分化形成相互区别而又相互关联的四种物象或特性,就是“四象”。对于“四…
本义指物体对于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引申而有两重含义:其一,指天地之间性质相反的两种气;其二,指两种最基本的矛盾势力或属性,凡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为“阳”…
由“—”(阳爻)和“- -”(阴爻)每三个一组合成的一套符号系统。三“爻”合成一卦,共有八种组合,故称“八卦”。“八卦”的名称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卦”是由“—”和“- -”排列组合而成的一套符号系统,其中的“—”为“阳爻”,“- -”为“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每六“爻”合成一卦,可得“六十四卦”。“卦爻”的产生与占筮有关。古人通过…
占筮所依据的形象和数字。“象”最初指龟卜中所呈现的兆纹,“数”则指占筮中蓍(shī)草推演的数字,“象数”是推断吉凶的基本依据。在《周易》的意义体系中,“象”指卦爻符号及其所象征的事物,“数”则指阴阳奇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