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文艺 | 专辑:第五辑

拟容取心(

指诗在采取比候,通过比、描摹事物的形象外貌,摄取事物内在的意蕴义理,从而将原本不同的事物联系、结合在一起。“拟容”说的是重视“比”的具体形象;“取心”说的是摄取事物的精神实质,即重视事物形象所包含的内在意蕴理趣。合起来的意思是,借助能表达一定意义的事物形象,来寄寓、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见于《文心雕·比》,由《周易·系辞上》中的“拟物立象”发展而来。刘勰(465?—520)提出这一术语,主要用以阐释比、都是由彼及此,二者又有不同:比为“拟容”,重在贴合事理,忌不伦不为“取心”,重在感发幽微,以意相联。

引例
1

,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肝胆。拟容取心,断辞必敢。攒杂咏歌,如川之涣。 (诗在运用比候,能够具体周密地接触、察事物。即使事物的差异很大,像胡、越 一样遥不相及,用比合在一起却如同肝胆那样密切。比拟、描摹事物的外在形象,摄取事物的内在意蕴理趣,判断措辞一定要果断明白。把繁杂纷纭的事物用比纳入诗歌,文思就如同河水一样畅快流淌。)

引例
2

取象曰比,取义曰,义即象下之意。 (从事物的外部形象方面着眼是“比”,从事物的内在意蕴方面着眼是“”,而意蕴就含在形象之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