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学科:哲学 | 专辑:第四辑

心斋(

心灵进入完全虚静的状态。出自《庄子·间世》。书中借由孔子(前551 — 前479)之口向颜回(前521 — 前481)讲解“心斋” 之义。庄子(前369 ?— 前286)认为,耳心在感知外物,有彼我、是非之别。而气虚无恬淡,处于万物之中而不与之别、冲突。此应使心变得如气一般虚无,与外物相接触,却不与之别、对立。心于事物之外,摆脱事物的限制与影响,这便是 “心斋”。

引例
1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心志专一,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体悟,不用心去体悟而用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应合事物。气乃是虚无而能容纳外物的。道只能集于虚无之气中,虚静的心灵就是‘心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