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七辑 | 学科:文艺

南北书派(

中国的不同风流派。宋代欧阳修(1007—1072)、赵孟坚(1199—1267),清代陈弈禧(1648—1709)、何焯(1661—1722)等对南北书风之不同曾有过探讨,清代阮元(1764—1849)的《南北书派论》对此问题有更为明确而详备的阐述。他以为南北二派都出于钟繇(yóu,151 — 230)、卫瓘(guàn,220─291),索靖(239—303)为北派之祖。北派之书以碑为主,上承汉隶,能得古,书风古朴;南派之书以帖为主,多不篆、隶,尚真、行、草书,书风妍

引例
1

晋宋而下,而南北……北方多朴,有隶体,无晋逸雅。 (晋宋期之后,书南北两派……北派书多质朴,擅长隶书,没有晋朝飘逸雅致。)

引例
2

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南派]长于启牍……[北派]长于碑榜。……至唐初,太宗独善王羲之书,虞世南最为亲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 (东晋、宋、齐、梁、陈期的书,称之为南派书;赵、燕、魏、齐、周、隋等期的书,可称之为北派书。……南派书家擅长于书写奏疏、公文、书……北派书家擅长于书写碑文、牌匾之。……唐太宗李世民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书,大臣虞世南效,将王羲之家族的书发扬光大,兼得南北派书之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