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七辑 | 学科:文艺

书道(

指通过书创作追求身心合一进而体悟宇宙命真谛的艺术境界。受孔子(前551—前47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于艺”的思想影响,尤其是庄子(前369?—前286)“技进乎道”的美学精神导引,书家对书有更高的艺术追求,希望超越书的形式与技艺,达到“”的境界唐代书家重视书写的笔、技改称“书”。“书”是“书道”的初级阶段,属于技的、有形的、“形而下”的范畴;“书道”是“书”的最高阶段,属于普遍的、抽象的、“形而上”的范畴。“书道”这一术语后来传至日本,被赋予了更多修身、养性、悟道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又影响了中国近现代书艺术的发展。

引例
1

唐中叶以后,书道下衰之际,弗多得云。 (唐代中期之后,书道开始走向衰落,而上乘书作不可多得。)

引例
2

隶书于篆书,而实是篆之不肖子,何也?篆书一画、一直、一钩、一点,皆有义理,所谓指事、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是也,谓之“六书”。隶既变圆为方,改弦易辙,全违父,是六书之道由隶而绝。 隶书由篆书发出来,实际上是篆书的不肖之子,为什么这么说呢?篆书的一画、一直、一钩、一点,都蕴藏着义理规律,即通所说的指事、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而称之为“六书”。隶书将篆书圆润的书写形态变为方正,全然改变篆书的结构规律,违背了篆书的造字方,所以六书所蕴含的造字规律由隶书而开始断绝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