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TERMBASES

分类:
专辑:第七辑 | 学科:文艺

大篆(

汉字发展演变中的一种书体。与“小篆”相对。有广狭两方面含义:狭义专指籀文(先秦刻石书体),以战国的秦国石鼓文为其典型代表,其特点是笔画凝重,构形多重叠,比金文更为规范、严正;广义指“书同文”之前包括金文、籀文及春秋战国期各国的刻石文字。秦统一以后为小篆代替。

引例
1

籀》十五篇。[自注]周宣王大作《大篆》十五篇,建武亡六篇矣。 (《籀》一共有十五篇 。[班固自注]周宣王的大籀创作了《大篆》十五篇,汉光武帝建武间已经亡佚了六篇。)

引例
2

古籀之亡,不亡于秦,而亡于七国,为其变乱古,各自立异,使后不能尽也。 大篆的灭亡,不是灭亡在秦朝,而是灭亡在战国七国期,为它改乱了古的书写方,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书写形态,致使后来之难以全都认。)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