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义指本来的颜色,引申指本来的样子、面貌。作为文学批评术语,主要有三种含义:其一,指符合文体规定的艺术特色和风貌;其二,指符合作家艺术个性的特色和风貌;其三,指作品中真率自然地贴近生活原貌、表达自己真实思想或感情的风格。本色不仅是对作者的要求,也是对作品的要求。宋代文论中,本色多用于评述文体的特性;明清文论中,本色多指诗人作家的个性风格,也用来倡导不加雕饰地贴近生活原貌的创作风格。“本色”常与“当行”连用,相当于“本真”,往往与道家自然之道的思想相联系,用来反对过分雕琢的创作态度与作品风格。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韩愈以写文章的方法来写诗,苏轼以写诗的方法来写词,就像教坊里的艺人雷大使跳女子舞蹈,虽然技巧高明无比,但并不符合诗词的本色。)
近来觉得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使后人读之,如真见其面目,瑜瑕俱不容掩,所谓本色。此为上乘文字。 (最近觉得写诗作文只需要直接写出心中所想,就像俗语所说的“开口看见喉咙”。让后人读到这样的作品,就能看到作者的真面目,优点、缺点都不掩饰,这就是本色。能体现本色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文字。)
世事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犹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 (世上之事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好比说是本来之我;而相色,好比替身。)
内行,在行。最初用于诗歌评论,指诗歌创作完全契合诗歌的体制规范。后发展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重要术语。主要含义有二:其一,指戏曲语言质朴自然、浅显通俗,符合人物性格并适合舞台表演;其二,指戏曲中的角色创…
品评文学艺术作品风格自然与否的术语。“化工”指作品的工巧自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画工”则是指作品的工巧由刻意雕琢而成,技巧虽高明,但缺乏自然韵味。“化工”是艺术家的作品,“画工”…
指立意新颖、情感真挚、物象鲜明而语言清新美妙的诗句。“清”主 要针对堆砌辞藻和典故而言,不仅指词句清新自然,还指格调高雅而意境 淡远;“丽”指的也不是词语本身的华丽,而是指尽脱俗气,物象鲜明而有真情。作为…
美丽的荷花从水中生长出来。形容清新、淡雅、自然之美,与“错彩镂金”的修饰之美构成对比。魏晋六朝时崇尚自然,与这种审美理想一致,在艺术创作方面,人们欣赏像“芙蓉出水”一般的天然清新的风格,注重主观意趣的自…
在诗歌创作中不假雕饰地呈现自然万物之美和人的真情实感。“英旨”本义是美好的滋味,用为文学术语,指诗歌美妙的内容和意境。南朝钟嵘(?—518?)在《诗品序》中,要求诗人用自己的语言直接抒写思想感情,反对借用…
起源于唐五代、发展成熟于宋代的一种新的文学体式,也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由诗发展演变而来,其主要特点是配乐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及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上…
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诗体)和曲(可以配乐歌唱的韵文体)两种文学体式的并称,在《四库全书》列于集部最末(曲更是有类无目),这是因为在古人的文学观念中,以诗文为正统,认为诗文可以表现较为正式的内容,而词曲则仅…
起源于北方的戏剧。北曲的源头是北宋甚至更早时期流行北方民间的曲子,配合曲子的词多滑稽浅俗,南宋以后,北方地区在金、元统治之下,女真、蒙古等族的歌舞与音乐元素被大量引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北曲体系,同时逐渐…
指北宋末年至明末清初流行于南方的汉族戏文。其源头是宋室南渡之时,产生于温州地区的戏种,在当时被称作传奇、戏文等,又被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等。其特点是将民间唱腔引入杂剧,在村坊小曲的基础上发展…
有广狭二义:广义指流行于金代的一种戏曲形式,狭义指这种戏曲演唱用的脚本。因多在行院(hánɡyuàn)演出,故称院本。元代初年仍然流行,目前无独立完整的作品传世,其艺术特点可大致归纳为:篇幅较短,结构简单,…
作为文艺术语,含义有三:其一,指唐宋时期的一种短篇小说体裁。或认为由六朝时的志怪小说演变而来,内容扩展到对社会生活及各种人情世态的描写。“传”为传说,“奇”为奇异,本义指记述传说或奇异的故事。唐代裴铏的…
是元代代表性戏剧种类。其前身为宋代北方杂剧,它以北方民间流行的俚俗表演形式为基础,吸收了金代诸宫调、院本的表演特点和舞台经验,经元初关汉卿等戏剧名家完善定型,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戏剧表演形式。元杂剧通常一本…